孙卫东大使在徐梵澄文化研究中心揭幕仪式上的致辞
2020-10-27 12:05

  (2020年10月26日 上午10:00)

尊敬的本地治里首席部长纳拉亚纳萨米先生,

本地治里议会秘书拉克西米纳拉亚纳先生,

徐梵澄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拉达女士,

徐梵澄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达斯先生,

云南省友协副秘书长彭少云先生,

大理州外办主任杨锡斌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活动,并与首席部长阁下一道为徐梵澄文集揭幕。借此机会,我向徐梵澄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首席部长阁下、拉克西米纳拉亚纳先生、拉达女士、达斯先生等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印友好交往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作为两大文明古国,中印人文交流源远流长。1000多年前,玄奘西行,将佛教经典带回中国。1000多年后,徐梵澄先生怀着对印度文化的浓厚兴趣,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他在印度工作、生活33年,系统翻译了《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印度经典哲学著作,将印度大思想家奥罗宾多介绍到中国。他长期在印度讲授中国文化,把大量中文典籍翻译成英文,为印度及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可以说,徐梵澄先生是当之无愧的“现代玄奘”。

  徐梵澄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有助于全面系统研究徐梵澄先生的学术成果,深入挖掘其内涵。希望中心能够继承和发扬徐梵澄先生的严谨治学精神,将先生的生平和研究成果介绍给两国人民,增进中印文化学术交流,让徐梵澄先生播下的种子在新世纪开花结果。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人文交流是中印关系的一大支柱。近代以来,中印在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上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上世纪20年代,泰戈尔两次访华,盛赞中印友谊,谴责殖民侵略,呼吁中印携手运用东方智慧弥补西方文明缺陷。应泰戈尔邀请,谭云山赴印度国际大学创建中国学院,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徐悲鸿远赴印度举办画展,为抗日战争募捐,期间完成了巨作《愚公移山》。徐梵澄与这些先贤们一道,共同绘就了中印人文交流的精彩篇章。

  人民友好是两国关系的坚实根基。无论外部形势如何变化,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从未中断。很高兴看到今天两国教育界、文化界代表济济一堂,探讨中印文化。今后我们要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为两国人民交流架设平台,增进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我也很高兴看到今天的活动中出现不少年轻的面孔。青年人代表了世界的未来。我们要鼓励两国青年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为增进中印民间友谊、促进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地方交流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本地治里是印度多元文化的典范,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和谐相处。徐梵澄先生在这里生活27年,完成了一生中的大部分著作,留下了大量书画作品。近年来,本地治里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访问驻足。今天在座的还有来自云南大理的代表。大理是座美丽宜居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两地可以在旅游、教育、文化、城市治理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2000多年来,中印两大文明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推进交流互鉴,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让世界文明的百花园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以徐梵澄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作为新起点,踏着先辈们的足迹,为增进中印人文交流贡献更大的力量!

  衷心祝愿徐梵澄文化研究中心越办越好!

  谢谢大家!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