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两国领导人共识 推动中印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孙卫东大使在中国研究所“中印关系的前行之路”研讨会上的讲话
2020-07-30 22:42

尊敬的康特大使,

各位专家学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很荣幸参加中国研究所举办的中印关系视频研讨会。首先,我要对康特先生和中国研究所为举办此次研讨会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今天参加研讨会的有很多老朋友,不少人是印度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长期以来为中印关系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大家在线上齐聚一堂,目的是围绕如何推动中印关系向前发展进行建设性讨论。在当前形势下进行这样的讨论非常有必要,也很高兴借此机会分享我对中印关系未来的思考。

  展望未来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印关系的过去。今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这70年是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近年来,习近平主席与莫迪总理两次举行非正式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强调中国和印度互为发展机遇,是当前国际格局中的稳定因素,要加强两国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正是在两国领导人共识指引下,中印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深化,在重大国际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不断增强。尽管我们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但双方总是通过对话协商寻找解决之道,中印关系从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一路走来,中印关系积累的宝贵经验就是,我们应当坚持两国领导人对双边关系的战略引领不动摇,在友好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对话协商妥处分歧,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健康向前发展。这些启示和经验,对我们今天处理中印关系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不久前,中印边界西段发生加勒万河谷事件,这是一起不幸事件,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事件发生后,双方立即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开展对话。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先后同苏杰生外长、多瓦尔国安顾问通了电话。两国还进行了四轮军长级会谈和三次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会议。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两国一线部队已经在大多数地点实现脱离接触,边境局势总体稳定、趋向缓和。

  我注意到,一段时期来,印方智库学者十分关注加勒万河谷事件,发表各种见解,有观点认为,这将是改变甚至逆转中印关系的“转折点”。坦率地说,我对此有不同看法。

  我在7月10日发表的视频讲话中提出了“五要五不要”:中印要做伙伴,不要做对手;要和平,不要冲突;要合作共赢,不要零和博弈;要信任,不要猜忌;中印关系要前进,不要后退。我想,这个立场是非常清晰明了的。

  我们认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印作为相邻的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印互为伙伴、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方向没有变,中印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是我们对当前中印关系的基本判断。

  正是基于这个判断,中国的对印基本政策没有改变。双方应该把握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友好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双边关系回到正常轨道。

  要推动中印关系向前走,我认为需要摆正对几个关键问题的看法。

  第一,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不是印度的“战略威胁”。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始终是中国外交的根本方向。中国人崇尚和平、和谐,讲究以诚待人、以信为本,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国曾有很长一段历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从来没有留下殖民别国的记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睦邻友好,和邻国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不管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始终将沿着和平发展道路坚定走下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一点已经被正式写入中国《宪法》,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和庄严承诺。

  中国有14亿多人,要让如此巨大的人口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再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一直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发展无从谈起。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当然要坚守和平、维护和平。

  中印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10亿级人口大国、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代表,都处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都需要集中力量发展自己,实现振兴。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的历史使命。因此,“龙象共舞”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最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符合亚洲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

  正是基于这一共识,中印几代领导人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印关系,始终坚持将边界等历史遗留问题放在中印关系的恰当位置加以妥善管控处理,避免复杂化、扩大化,防止其影响中印关系发展大局。

  1988年,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邓小平先生明确表示发展是两国面临的共同任务,“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中印两国发展起来了,就是对人类作出了贡献”。双方还一致同意,在寻求两国都能接受的边界问题解决办法同时,积极发展两国其他方面的关系。这为此后30多年中印关系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4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在会面时多次强调,中印要坚持互为发展机遇、互不构成威胁。这对中印关系作出了基本判断,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中国和印度都面临着严峻挑战,那就是新冠病毒的威胁,就是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和民生就业压力。看到大街上戴着口罩的人们,看着身穿防护服的医生护士,我的真切感受是,印度的“威胁”不是中国,而是看不见的病毒。在病毒这一共同敌人面前,中印更应该携手合作,共克时艰。如果由于暂时的分歧和困难,就否定中印长期和平共处的历史,把数千年友好邻国渲染为“对手”和“战略威胁”,这无疑是短视和有害的。我们应该本着积极、开放、包容的心态,正确分析和看待彼此战略意图,防止出现误读误判。

  第二,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绝不搞侵略扩张。

  加勒万河谷事件是非曲直十分清楚,我之前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已经谈过,今天不再细说。我更想讲的,是双方应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国家的正当权利。新中国成立至今,始终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时,我们从不咄咄逼人,以牺牲别国利益来发展自己。在中国14个陆上邻国中,我们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了同12个邻国的陆地边界划定,使陆地边境成为友好合作的纽带。这说明,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道路。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从未对本国领土以外的土地提出过主权主张。扩张者的帽子扣不到中国的头上。

  邻居间有磕磕碰碰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只把眼睛盯在分歧上,忽视了友谊和合作,更不能让两国发展进程和两国关系大局受到干扰。否则,那就像中国人所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边界问题越是遇到挑战,越要保持对话,加强沟通。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双方应共同努力,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多年来,双方一直通过对话谈判管控分歧,建立了边界问题特代会晤等诸多机制,达成了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的一系列协议,保持着军事和外交沟通渠道的畅通。这些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下去。

  令我感到担忧的是,近期印度舆论因为边界问题出现一种论调,建议印度政府调整对华政策,改变在涉台、涉藏、涉港、南海等问题上的立场,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我想在此强调,台湾、香港、涉疆、涉藏等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主权安全。中国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但也绝不容许任何外来干涉,绝不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

  中国和印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不同,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在所难免。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印关系要稳定、要发展,互信是基础。这就道出了中印关系的根本和关键。中印之间要实现互信,就要正确认识对方的战略意图,加强沟通交流。就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就要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就要重信守义,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把双方达成的共识切实落到实处。

  中印都是拥有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我坚信,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来解决彼此的问题,走出一条相邻大国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新路。

  第三,中国主张合作共赢,反对“零和游戏”。

  习近平主席提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在发展中一直强调合作共赢,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没有输出难民,更没有输出战争,而是让发展的红利让大家共享。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有目共睹。

  中印经济有高度互补性,市场潜力巨大。中印经贸关系是合作共赢的典范,这已经为大量的事实所证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印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2倍,已经接近上千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印最大贸易伙伴,在印累计投资超过80亿美元。中印经贸合作拉动了印度手机、白色家电、基础设施、汽车制造、医药生物等行业发展,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为印度民众提供了大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如果不是中印之间存在高度的互补性,又如何解释过去70年来中印经贸合作取得的显著成果?

  事实上,中印经贸合作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根据印度当地统计,在2018-2019年度,印度电脑中的92%、彩电中的82%、光纤中的80%、摩托车零部件的85%都从中国进口。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是全球化时代的现实反映。全球化使各国间相互联系已深入到了“毛细血管”,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是难以逆转的。中印两国都已经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展经贸合作是国际产业分工决定的,也是在市场化条件下,两国企业和消费者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强行将中印经济“脱钩”是逆势而动,只会导致“双输”结果。

  最近一位在印度工作的德国朋友对我说,近期由于印度限制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在印度的德国汽车制造商生产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充分说明,采取自我保护、非关税壁垒和排华限制性措施,违反了市场规律和世贸组织准则,损人不利己,最终会伤及自身、伤及他人、伤及世界。

  中印之间的经贸交往应当是相互成就的正循环,不是你输我赢的淘汰赛,更不是刻意打压某方的“零和游戏”。印度政府宣布将对外国企业提供有利的投资环境,这就应该包括中资企业,对大家一视同仁。中印双方应认识到两国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共同营造开放、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维护中印经贸合作发展势头,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女士们,先生们,

  中印关系走到今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这就像一个精美的工艺杯,做成这个杯子需要耗费多少人多少时间的心血和智慧,今天在线的一些中国问题专家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然而打碎它却用不了几秒钟。现在中印关系发展又到了关键时刻,稍有不慎,就有打破杯子的风险。越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双方越应该审慎、冷静、理性地处理两国关系,顺应国际大势,始终坚持向前看、向前行,坚决避免因为误判形势而使双边关系陷入猜忌和对抗的漩涡。

  关于中印关系的未来,我个人始终抱有信心。因为中印友好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应因一时一事的困难就停滞不前甚至发生逆转。中国古语说,“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圣雄甘地也说过,“找到你的目的,方法就会随之而来”。只要中印双方坚定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信念,把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战略共识传导下去、诉诸行动,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

  今天在线的各位战略界、学术界、媒体界的朋友,你们是印度社会的“意见领袖”,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客观、理性、负责任的声音,与中方相向而行,正确引导塑造印度舆论对华认知,为推动中印关系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中国驻印度使馆也愿与大家共同努力,落实和传导两国领导人共识,为推动中印关系尽快重回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