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使馆的入口处立着醒目的标语牌:“欢迎光临中华文化商品义卖活动” |
“我都挑花眼了,不知买哪个更好?” |
12月17日-18日,周末,冬季的新德里依然是鸟语花香,轻风拂面。驻印度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在使馆院内举行大型慈善义卖活动,义卖所得,将全部捐给印度慈善机构,用于当地的慈善事业。印度各界友好人士、各国驻印使团外交官、驻印中资机构、新闻机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近2000人前来购物。义卖现场气氛友好热烈。

|

|
“唉,亲爱的,中国的商品价廉物美,还不赶快下手。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店了。” |
“哦塞,这么多地道的中国饭,让我想想吃哪个好?” |
各界朋友一走进使馆大门,就被一块极富中国特色的大型展板所吸引。大红色的底板上写着“中华文化的魅力”英文标题和中国节图案。从使馆大门到主楼50多米的大道两侧,8个摊位一字排开,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场面十分壮观。身着“北京2008奥运会”T恤的使馆工作人员热情耐心地为来宾介绍所售的200余种、1000余件商品。这些商品中既有较贵重的仿古青铜工艺品、景泰蓝花瓶和高级电动按摩椅,也有价廉物美的电动玩具、造型纸巾盒、雨伞等日常用品。

|

|
“已经疯狂采购了一堆东西,但我还想再来件唐装。瞧, 我像不像中国人。” |
“这是什么玩艺儿?怎么这么漂亮。得好好研究研究。” |
这些由我馆从国内精心选购的商品一摆上摊位,不断涌来的“顾客”们就“争相抢购”。那些既富有中国特色又实用的商品,如麻唐装、景泰蓝手镯、中国雨伞、唐装手包、酒瓶套等均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工作人员不得不数次去库房提货。“顾客们”都是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

|
“中西结合,我一定会变成大美人。” |
孙玉玺大使:“这个我也没见过” |
大使官邸前的草坪上还设立了中国食品摊位。炒面、春卷,宫保鸡丁……花样繁多的佳肴让来宾们垂涎欲滴,流连忘返。其中不少美食是使馆编外夫人们连续数日辛勤劳动赶制的。来宾们真切地感受了一次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许多印度朋友好奇地向使馆厨师询问有关中国饮食习惯、历史以及中国菜做法等问题,来宾们一边品尝着中国美食,一边亲切地交谈,沐浴在新德里冬日温暖的阳光里。各种肤色的小朋友在草坪上打着滚,追逐着,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

|
“阿姨,请问这个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多少钱?” |
“进口商品”马虎不得,大使夫人马骅亲自“督阵”食品摊位 |
使馆还准备了上千本介绍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风景的书籍以及光盘和明信片等材料,免费赠送给各界朋友。这些材料很快就被索要一空。

|

|
购物闲暇,好好品尝一下中国驻印使馆里的真正中餐 |
看来今天的生意一定很好。负责首饰品摊位的六位女“售货员”喜笑颜开 |
周末两天的义卖活动结束时,全体工作人员仍然兴致勃勃,大家为能给印度的慈善事业尽一份力量,感到十分愉快。

|

|
“让我来仔细算算, 今天的销售额有多少?” |
微笑服务是我们对待客户的唯一宗旨 |

|

|
大使夫人也练摊 |
免费的介绍中国的资料倍受青睐 |

|

|
“小姐,咱这可是义卖,不讨价还价,就一口价。” |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茶的质量一定最好 ,来,再来三盒中国TEA。” |

|

|
“嗨,小姐,别这么羞羞答答, 要买点什么您说话?” |
买哪个式样得充分发挥民主, 先开个家庭会议再说 |

|

|
使馆义卖,安全第一,保安措施,一丝不苟 |
义卖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

|

|
“导购”先生:郑清典公参 |
“咱们是商务处的官员, “经商”就是有自己的风格。 瞧,咱花瓶码得多整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