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修路的中国人
——记中国黑龙江龙建路桥公司
2008-09-18 13:11

  

 

  (中国驻印度使馆政治处 檀勍生)

  在印度的古吉拉特邦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国道,如一条项链,串起了沿途重要城镇。这条公路就是印度国家八号公路。修建这条公路的公司之一,就是来自遥远的中国黑龙江龙建路桥公司。

  中秋节将近,受使馆委托,使馆新闻参赞李名刚和我一起赴古吉拉特邦看望和慰问黑龙江龙建路桥公司员工。我们乘飞机从孟买抵达古邦拉吉科特市后,在龙建公司刘树军经理的陪同下,即驱车前往公司驻地。走出机场,时间已是当地晚上8点多。机场离公司驻地约120公里。我们不禁有点担心,因为按照在新德里等大城市的经验,这个距离没有三、四个小时是不会抵达的。何况我们还要经过乡村。刘经理看出了我们的担心,以东北人特有的豪爽告诉我们,保证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

  车子穿过拉吉科特市,眼前灯光、建筑逐渐稀少起来,两旁都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一条宽阔平整的马路呈现在我们面前。双向四车道,虽然没有路灯,但干净平整的路面,整齐的隔离带,崭新明亮的荧光标识,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在印度居然还能找到这种公路?实属少见。刘经理告诉我们,这是由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修建的印度国家八号公路,刚建成不久。龙建公司于2004年中标承建了约65公里长的路段。目前已基本建成,进入收尾验收阶段。车子进入龙建公司承建的路段后,刘经理一路介绍过来,如数家珍,这儿要建一个收费站,那儿桥梁有一边还要再修修。中间的绿色隔离带还得维护,以保证开花。话语中流露出几丝骄傲与自豪。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按时到达了龙建公司设在一个名叫尤普勒塔县城的驻地。县城边缘的一个不大的院子就是龙建公司租住的地方。公司员工住宿办公都在一栋不起眼的两层小楼内。办公室内是简陋的办公桌椅,堆满了各种文件,唯一具有现代气息的可能就是桌上的手提电脑。厕所、盥洗室都是公用的。每个宿舍里放着几张单人木板床,床上用具干净整洁。小院的周围就是当地居民的普通住宅,看不到外国人的身影。很难想象,在如此偏远的一个印度小镇,竟然活跃着一批远道而来的中国人,他们在陌生的环境里为印度的发展做着贡献,为中印友谊修桥铺路。

  刘经理告诉我们,龙建公司在印度做项目已经有四年。是首家在印独立从事筑路项目的中国公司,也是较早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公司。四年来,龙建在印度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扎稳了脚跟。现在驻地有70多人,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除国内公司派技术管理人员常驻此地外,公司还雇用了大批印度和尼泊尔劳工,已经成为名幅其实的“国际公司”。公司承建的项目路段,总投资约5亿多元人民币。前不久,公司在印度喜马偕尔邦又中标拿到了新的项目。公司也即将赴该邦开始新的项目。

  或许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除了著名的泰姬陵,印度仍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但在印度常驻过的人都知道在印度生活的艰辛。首先是气候,一年有八九个月的时间气温都在30度以上,最高的时候可达40多度。雨季时空气都能挤出水来。其次是饮食。印度的饮食禁忌较多。古吉拉特邦居民更是严格的素食者,连鸡蛋都不吃。蔬菜种类也与国内迥异。还有语言、工作、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障碍。一家中国公司是如何克服这些现实困难,在印度边远小镇站稳脚跟的呢?

  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作为一家筑路修桥公司,龙建公司员工长年在野外作业,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虽然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但公司员工适应能力很强。来印度后,由于当地居民连英语都听不懂,公司员工出外活动,都得带当地翻译。但很快大家就学会了当地语言,实现了简单沟通无障碍。在工作中,公司员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程任务,赢得了印方的赞誉,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经理作为公司领导在印度一呆就是三年多,熟知当地各种法规和程序,与印度社会各界交往广泛,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明星”,为公司在当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看到一张张被太阳晒得黝黑、充满活力的年轻面孔,心里面油然生起一种自豪感。就是这群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以自己的行动,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做着贡献,也在推动着印度的发展,是他们架起了中印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也是他们在实践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随着中印关系的不断发展,活跃在印度各角落的中国面孔应该会越来越多吧。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