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印度使馆临时代办邓锡军在《印度快报》网络版撰文   《为可持续发展迎难而上》
2012-06-19 23:58

    2012年6月1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之际,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印度快报》网络版刊登驻印度使馆临时代办邓锡军题为《为可持续发展迎难而上》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为可持续发展迎难而上

  ——写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前夕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临时代办

  邓锡军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即“里约+20”峰会,将于2012年6月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此次会议的两大主题为“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框架”。在这两大主题下,大会将全面评估、审议1992年环发大会以来全球可持续发展取得的进展、存在的差距,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并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领域新的政治承诺。

  我们都认识到中国、印度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区域环境污染严重、荒漠化、气候变化、人口增长、贫困、对自然资源和能源不断增加等挑战。

  中国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事实上,中国传统价值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孟子就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中国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用占全球不足10%的耕地和人均仅有世界水平28%的水资源,养活了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过去10年,我们坚持以发展为导向的农村扶贫政策,帮助约7000万人脱贫,使中国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中国坚持植树造林,在过去20年累计建成的人工林已达62万平方公里。我们还坚定不移地实施节能减排,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2005年以来,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16%和14%。我们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民生改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重视并积极推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我们和许多国家已就资源环境、防灾减灾等领域进行合作,与联合国机构及相关国际组织开展了大量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示范项目。我们全面兑现了可持续发展领域对国际社会的相关承诺,认真履行中国已加入的各类国际条约。

  同时,中国遵循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已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超过60%的商品零关税待遇,向发展中国家累计提供287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援助,免除了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近300亿元人民币债务。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我们的发展面临诸多制约。一是资源禀赋差、人均占有量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发展不平衡。二是面临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中国仍然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我们还有1.28亿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面临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的就业压力。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超过环境容量。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方面任务艰巨。三是经济社会结构性问题突出。我们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明显不足。

  目前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已经形成,但共同行动还有欠缺、还不平衡。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持续扩大。在当前形势下,世界各国对“里约+20”峰会抱有极大期望。“里约+20”峰会也将对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此次大会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一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我们认为只有坚持这一原则,全球可持续发展才会取得进展,发展中国家才能获得公平的发展权,承担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责任。同时,发达国家应该兑现官方发展援助承诺,提供充足资金和先进技术,增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协调发展。我们既要发展绿色经济,也要把消除贫困和增进人的福祉放在重要位置。

  三是坚持发展模式多样化原则。我们要尊重各国可持续发展的自主权,由各国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新兴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我们都希望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印度人提出“我们为生活而生产,不为消费而生产”的口号,与中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相得益彰,都具有东方智慧。我们期待与印度在“里约+20”峰会上精诚合作,维护两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权益。同时希望“里约+20”峰会能为重振国际合作发出积极、明确、有力的信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