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间 神 境——游迷你圣城普什卡
——李胡兵
2005-08-25 00:00

  应邀前往印度拉贾斯坦邦的阿吉迈赫(AJMER)乒乓球训练基地打球,热情的印度朋友提出带我去附近的一座很有特色的小城看看。打了一天的球,已很疲劳,实在不想动了。可朋友说,既然来了阿吉迈赫,就一定要去看看小城普什卡(PUSHKAR),一座著名的印度教圣城,在印度教徒的心目中地位非同寻常。

  这样的小城,我一定要去看看!

  普什卡与阿吉买赫只隔了一座山,开车仅半个小时的路程。此山因其形似蛇而得名蛇山。车在蛇山公路上绕了几个弯后,我们就到了小城普什卡。

  一过山的这一边,我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致所吸引。印度教神庙,一座挨着一座,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挤满了山野。整个一个庙宇的世界!

  印度朋友告诉我说,圣城普什卡人口仅14800,却拥有了400多座印度教神庙。街头巷尾,小道两旁,几乎全部被寺庙占领。更有趣的是有许多的住家前庭就是神庙。小城里的市民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旅游和宗教活动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小城严格地遵守古老的印度教教规,全城人都是素食者。在这座城里,禁售酒、肉,甚至包括鸡蛋。

  过去,曾翻阅资料知道,在印度,有85%的人信仰已有近4000年历史的印度教。虔诚的印度教徒们每年至少要到著名寺庙和圣地朝觐一次。在印度有成千上万个大大小小的寺庙和圣地可供教徒们朝觐。普什卡小城也算是印度教最著名的圣地之一,印度教教徒们都以一生中能去这样的地方朝觐而感到无比荣耀。

  五月的印度,正值盛夏,骄阳似火,根本不是朝觐和旅游的季节。因为小城就坐落在戈壁滩的边上,白天的气温比印度其他地方还要高二到三度。摄氏45度左右的高温在这里是寻常之事,有时甚至更高!因为没有多少游客,小城显得比较安静。但是,阻挡了游客的炎热酷暑并不能阻挡苦行僧们(SADHU)来这里的热情。小城中,街头巷尾,仍然随处可见身着红色长袍,肩上搭着一条黄色围巾,留着长长胡须,披头散发的苦行僧。在街区的小广场的石凳上,或在小街两侧,或在神庙的门前,他们席地而坐或卧。炎热似乎与他们无关,一副神态安详,悠然自得的样子,完全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享受之中。“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是他们真实写照。我也曾去过印度教的其它一些圣地,但如此之多的苦行僧云集,还真少见。

  圣城神庙中最有名的是梵天神庙。印度教崇拜三大自然神:梵天(BRAHMA)、毗湿奴(VISHNU)和湿婆神(SHIVA)。三大主神各司其职,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创造宇宙,主宰人类的命运;毗湿奴维护宇宙间的和平,展现赏善罚恶的大无畏精神;湿婆神不但能毁坏宇宙,同时能降伏妖魔,繁衍(生殖)世间的活动。在宇宙创造的过程中,梵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其后的日子里,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冥想和沉思。因此,比起其他两个神,他似乎过得更加清净、超脱、消遥自在。他还成了家,妻子就是智慧和学识女神娑罗室伐底(SARASWATI)。在印度教的神话传说中,神有家室是普遍存在的。

  在印度朋友的引导下,我严格按照印度教的宗教程序,朝拜了梵天神庙。梵天神庙最早建于12世纪前后,后来被信奉伊期兰教的莫卧尔王朝的第六代国王奥朗则布(AURANGZEB)在十七时纪时拆除。现在的神庙是后来在原址上又重建。神庙是建在一个较高的小坡上。从庙里已经磨损大理石地面和上面刻着的图案,可以感觉到这座神庙的古老。印度朋友在进入寺庙前,在入口处买了用纸包好的东西,我们每人一包,来到梵天神像前。一位庙里主持坐在神像的侧前方。他收下每一个人送上的包后,将其打开,里面是黄色的小花朵。他将花朵放入一个已经盛满了花朵的盆内。同时,他赠送还给每人一小包用纸包着的东西,并用红色的粉在来访者的额头上轻点一下。印度朋友还特意将我带到庙的后方,指着对面不远处的另一山坡说,那就是梵天的妻子,智慧和学识女神娑罗室伐底的神庙。两庙遥遥相望。

  离开庙后,我好奇地打开纸包一看,里面是白色圆粒状的糖果。因为,包糖的纸是旧的报纸,虽然知道这不是一般的糖果,但是我还是没有勇气去品尝。我将它转赠给了身旁的印度朋友。他随手拿起一粒就放入口中,美美地品尝起来。看着他那美滋滋的神情,我想,印度朋友一定是认为得到了梵天神的关爱和保佑!

  在梵天神的关爱和保佑中,朋友微笑着向我讲述了普什卡梵天神庙的来历。

  传说,有一天,梵天神在普什卡湖上进行修行,妻子没有与他一起。他一时兴起,娶了一个当地部落的女子为妻。妻子得知此事之后,自然醋劲大发,发誓要严惩梵天神。她下令道:除了在普什卡,梵天从此不能在别的地方被敬仰。

  朋友的故事,倒让我想起刚才所见梵天神和他的妻子,智慧和学识女神娑罗室伐底两座相望的神庙,就对朋友调侃说,那可能是因为梵天的妻子不放心他,才住那里监视着他的。印度朋友笑着连声说,言之有理。

  此为玩笑,我仍颇严肃地向印度朋友询问:按照我们中国人一般对宗教的认识,这样的故事不是在亵渎神灵吗?印度朋友却回答说:“神不也是人吗?在我们印度教中,当神来到人间,以人的面目出现时,他就是人,具有人的七情六欲。”朋友的回答令我哑然,而仔细想来,则更让我敬佩起印度教义崇尚人性的精神。

  再看圣城,就感觉朋友说得对:小城处处是神庙,处处却又都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

  小城依山绕湖而建。除自行车,不准使用任何其他交通工具,这在印度是非常少有的规定。小城很小,只有一条主要的街道,围湖而成,几乎所有的主要建筑都是围绕小湖而建。在这里你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惬意遐思,颇有情调。

  小城中,动物与人是一体的存在。据说,小城里的猴子可以和狗在一起玩耍,人与猴子也可以一起嬉戏。印度人视之为“神”的牛也与人有着共通的情趣。印度朋友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糖果,放在手心,然后向不远处的一头雪白色的神牛打了声招呼,这头牛便慢悠悠地向他走来,伸出完全和小糖块不相匹配的大舌头,一下就将小糖块舔走,眯起眼睛,美美地品尝起来。当我们想离开这头神牛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有道是,招神容易,送神难。神牛眯起双眼,用头指点着印度朋友的上衣口袋,不停地伸着舌头。那神态,一看就知道,想让你从再从口袋再拿糖出来给它吃的。朋友只好再从其中拿出一块给它。吃完了,神牛还是不让走,朋友只好摊开双手给它看,告诉它:没有了。可它并不理睬,眼睛紧盯住他的上衣口袋。我们向前走,它就不依不饶地跟着,那样子,仿佛就像孩子缠着大人要东西一样,可爱至极。无奈,朋友又只好将衣袋翻了个底朝天给它看,以证明里面的确没有东西了。神牛这才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止住跟随我们的脚步。

  普什卡的水也真的不一般。

  一山之隔,山那边的城市阿吉买赫一点水都没有,一片戈壁滩的景象,而山这边,水源丰富,在小城的中央,还有一个湖。湖面并不算太大,但四面环山,十分清秀,宛若一粒碧绿的翡翠镶嵌山间,环湖而建的小城更像是神奇的海市蜃楼。

  关于这个湖的来历,有一个古老而美妙的神话传说,这个湖是由印度教所信奉的创造之神梵天手中的荷花落下的片片花瓣所形成的。在印地语中,小城普什卡是由PUSHPA和KAR两个词组成,前者的意思是花,后者的意思是手。花手之城,多美丽的名字!

  环湖而建的房屋大都是白色的,在绿水的衬托下特别的幽雅秀美。房屋的后面是一个个修建精美的码头,供来这里朝觐的印度教教徒们下水洗浴。这里的湖水对虔诚的印度教徒来说,同恒河水一样是圣水。他们相信圣水可以洗去身上罪孽,并求得神灵的保佑。

  我们来到一个最大的码头。这是一个全部由白色大理石修建的码头,非常的豪华。按规定,为表示对神的尊敬,我先脱去鞋后,沿着大理石垒成台阶拾阶而下,来到水边。忽然,印度朋友嘘了一声,让我站住。他用手向前方4、5米处湖边的一个石条上一指,说“神龟”。月光下,我定神一看,果不其然,在一条伸向湖水中的约5米长,30-40厘米宽的石条上,伏卧着10来只体积约有脸盆大小的“神龟”。我还真没在见这么多的“大神龟”聚集的一起。印度朋友同我开了个玩笑,说他们特意安排来夹道欢迎我的。玩笑归玩笑,我想,我一定是同这里的神龟“有缘”。

  轻轻地来到离他们不远处的湖水边坐了下来,我将双脚放在清凉湖水之中,借着洒下的月光,环望四周的湖光山色,真有一种置身于天堂仙景一般的感觉。我想,那些不顾炎热酷暑来到这里的苦行僧们可能就是为了追求这种感觉吧?印度朋友告诉我,湖里还有许多大鱼,有一米多长。白天,他们会成群结队地来到岸边,等待人们的“敬贡”。过去,湖水里还长满了莲花,后来因为清理湖面不方便,人们只好将莲花除去。

  据说19世纪英国殖民者曾用20年时间对印度教作了系统的调查,最终英国外交部宣布:无法对印度教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一方面它是有神论的宗教,另一方面又是无神论的宗教;既是多元论的宗教,又是一元论的宗教;既是禁欲主义的宗教,又是纵欲主义的宗教;既是宗教信仰,又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今天,在这满月的神境之中,我就想:神就是我,我就是神,人在神中,神以人现。这不就是印度教吗?

  夜越来越深,气温也不再像白天那样酷热,从不远外的戈壁滩上吹来的风仿佛也带有了一丝凉意。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神与人正是在这样的凉意中和谐生存着,生生不息。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