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家卡玛拉
杨淑英
2005-06-16 00:00

        卡玛拉.瓦拉丹是印度一位著名舞蹈家,也是我所熟知的印度朋友之一。她的古典舞蹈表演艺术在印度享有盛名,在世界艺术舞台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她在表演和弘扬南印度舞蹈,特别是婆罗多独舞艺术并不断创新方面都成绩卓著,受到人民的赞赏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她的舞蹈表演被政府电影部门制成电影记录片;国家电视台还为卡玛拉的舞蹈艺术拍成电视系列片,在多家电视频道播放。为了追求舞蹈艺术的完美,她的足迹踏遍了印度和国外许多地方。她曾应邀在美国、法国、加拿大、保加利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及其舞蹈节上表演印度古典舞蹈,并多次获得国内外舞蹈艺术大奖。

        精湛的表演
        伴随着时缓时快、抑扬顿挫的歌乐,身着印度传统舞蹈服装的卡玛拉踩着节奏出现在舞台上。尽管已经年过半百,却依然精力充沛,神采奕奕。上等印度丝制成的深红色和金黄色搭配的传统服装,配以金丝镶边格外耀眼。头上戴一个现成花边头罩,别上一圈茉莉鲜花,长长的假辫拖到屁股上。无论是头饰、颈饰、手饰还是腰饰,都是金光闪闪,上下辉映。整个装饰既富有浓郁的民族艳丽,又不失典雅庄重。卡玛拉跳的是典型的婆罗多舞,那举手投足的神态,婀娜多姿的动作,时而轻盈飘逸,时而铿锵有力,赤脚击地的脚铃声和着伴奏的节拍,加上那令人猜测和琢磨的各种手势,使每一段舞蹈故事都充满神奇,演绎着人间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观众也随之亦喜亦忧。那段关于“雨季”的表演,是卡玛拉多年表演艺术的精华,其手势表演使你似乎看到了下小雨、中雨和大雨的全过程,以及在瓢泼大雨中人们何等的无奈和恐惧,真是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我曾多次观看卡玛拉的表演,那的确是一种舞蹈艺术的享受。婆罗多舞是印度古典舞蹈六大派别之一,据说也是印度古典舞中最好看的一种,不过要看懂故事内涵也委实不易。这是因为,伴唱大都是梵文歌曲根本听不懂,且光是手势表演就有几百种甚至上千种,更重要的是,印度古典舞蹈囊括了印度诗史、传说、拜神等诸多宗教和民间活动。看来印度舞蹈艺术就像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需要花工夫研究才能读懂。

        不懈的追求
        为了追求完美的表演艺术,卡玛拉还学习了印度其他派别舞蹈和一些民间舞蹈,并融入其表演艺术中。为了弘扬印度舞蹈艺术,她于1983年在社会捐助下自费创办了卡玛拉艺术学校,开设了歌舞、文学、绘画和瑜珈功等课程,举办了若干讲座、歌舞比赛,培养了大量舞蹈人才,还经常为在德里举办的一些国际和地方会议进行演出。为维护老一代舞蹈家的权益,1997年她的一纸状文将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告上了法庭,虽然2003年以败诉告终,但她仍要据理力争。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主管国内外文化活动,明确规定只派18-45岁的舞蹈艺人出国演出,这样就把卡玛拉一代的古典舞蹈家排除在外,使她们失去了到国外弘扬民族古典舞蹈艺术的机会。卡玛拉认为这种只重视年龄而忽略才华的规定不可取,她将继续抗争,希望能够到国外演出,将自己所酷爱的舞蹈艺术奉献给印度和国外观众。

        难得的人才
        卡玛拉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舞蹈家。她除追求舞蹈的最高境界外,还把自己的其他才能尽可能地展示出来,成为令人称赞的油画家、摄影家和作家。曾经举办绘画展近20次、摄影展5次。发表过短篇小说100多篇、小说2部、用英文和泰米尔文撰写的各种题材文章若干。前不久她在阿育王饭店举办了个人油画展,将舞蹈艺术与油画完美地结合起来,将舞蹈中主要的一些舞姿融入油画中,使你在油画中看到了舞姿的优美动人和意境。

        2001年8月,卡玛拉专门举办了“中国一瞥”摄影展,将她应邀访华期间拍摄精选的80幅照片展示给印度人民。她对中国的友好情结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都凝聚在这些照片中。中国给她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然而,令她遗憾的是,当时友好访问的紧张日程未能使她有机会将印度舞蹈艺术展现给中国人民。

(驻印度使馆供稿, 2004年10月)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