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迪加尔一路行(Chandigarh)
——尤宁戈
2006-04-15 00:00

(昌迪加尔市容)

        国庆长假期间,俱乐部组织去昌迪加尔参观,我积极报名。印度朋友得知后,很是不解:“昌迪加尔?昌迪加尔有什么可看的?不过是一个规划很好的城市而已。”我不知道俱乐部为什么会选定昌迪加尔作为我们的活动地点,但从俱乐部提供的日程看,似乎他们也觉得光看看这个城市好象太单调了,往返的路上还安排了别的节目。不过,

朋友,这一切,都没有影响我的兴致,你知道的,我愿意去任何一个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

当然,去之前,我还是做了一些家庭作业。说出来你也许不相信,朋友,昌迪加尔,是印度两个邦政府、一个中央直辖区政府的所在地,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昌迪加尔,是印度三个“省”的省会城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还得从印巴分治说起。1945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自治领相继成立,两国实际上获得了独立。独立伴随着分治,统一的印度被人为地一分为二,从前的旁遮普省被拦腰肢解,东部归印度,西部属巴基斯坦,而前旁遮普省的省会城市拉合尔被划到了巴基斯坦的版图内,印度的旁遮普邦就需要新建自己的首府所在地。

其时,东旁遮普地区的所有城镇都缺乏必要的公共设施,特别是饮水设施和下水道系统,甚至都没有学校和医院,联邦政府连一个合适改造成首府的地方都找不到。加上分治造成的难民潮使人口猛增,政府也需要找地方安置他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尼赫鲁总理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印度政府决定在首都新德里以北240公里,罗巴尔(Ropar)行政区所属的什瓦利克(Shivalik)山麓下,划出一块114.59平方公里的土地,兴建新的首府,并以该地区一个小村子的名字来命名这座新城,“昌迪”是“力量之神”的意思,“加尔”是“碉堡”的意思。

然而,印度独立之后的行政区划问题并不是在独立之初一次性解决的。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印度人就有按语言建立邦区的要求,印度独立后这种呼声更高,联邦政府为此先后任命了两个委员会来调查建立单一的语言邦的问题。旁遮普邦的西北部以讲旁遮普语的居民为主,东南部则以讲印地语的居民为主。多年来,他们也强烈要求建立各自的语言邦。1966年11月,联邦政府将旁遮普邦东部划出成立新的哈里亚纳邦,而原旁遮普邦的首府昌迪加尔则位于两个邦中间。很自然地,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都希望把昌迪加尔划入本邦的范围并作为本邦的首府,并为此打得不可开交,于是,联邦政府干脆就决定将昌迪加尔划为联邦中央直辖区,不属于任何一个邦,但又同时作为两个邦的首府。昌迪加尔当然也同时是中央直辖区的首府所有地。

 

(印度部分行政区划图)

 

好了,说了这么多了,朋友,现在,还是让我跟你说说我的昌迪加尔之行的一路见闻吧。

一大早,五点钟,天还没有亮,我们就从德里出发了。出了城,没过多久,昏昏欲睡当中,突然发现,我们行驶在一条双向6车道的崭新的快速路上,一条比去阿格拉参观泰姬陵更宽更平更直的路,沿途经过村镇店家更少、换言之,也就是马车牛车拖拉机更少、行驶更快捷更安全的路。我们的面包车终于开起来了,好爽。七点钟左右的时候,车停下来休息,朋友,我得到了昌迪加尔之行的第一个震惊。

 

(来自休息区的震惊)

 

在休息区里,毫无目的地溜达着,发现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围起来的地方,这是做什么的呢?印度人的生活弥漫着宗教的气息,我想当然地以为,这也许又是一个祈祷的地方吧,就象村头的小神庙。结果,朋友,你知道吗,这是个什么地方?是一个停放濒死的人的地方。据我们的印度司机介绍,印度有很多穷人,因为生病或者某种原因即将

死去、家人已经明确知道无力回天的时候,就会把人放在这里等死,而不愿意人死在家里。我们所有的人都大为震惊,感到不可思议。本来不知原委、一只脚都已经踏进这块小围栏、想着转一圈看看新鲜的同事,立马儿把脚收了回来。我们大家都不理解,这是过去的事情,还是现在的事情?那块大大的蓝色的罩布底下,是不是真就躺着一个即将死去的人?怎么看上去不象有一个人形呢?那里面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司机言之凿凿,我们面面相觑,谁知是真是假?太令人震惊太不可思议了。

继续前行,我们的第二站,是昌迪加尔城外的一个公园,“平卓雷花园”(Pinjore)。从一个不太起眼的小门进去,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是一个典型的莫卧尔王朝时期的花园,最大的建筑特点是对称。但有意思的是,这个花园是一个由高到低的七级花园,入口处是最高一级,看上去园子不大,但一级一级地走下去,花园越来越大,视野也越来越开阔。设计和建造这个花园的,是奥朗则布最信任的中尉和建筑师费代伊·汗(Fidai Khan),他在旁遮普邦总督的任上发现了这块地方,非常喜欢,就设计建造了这个花园。他还是拉合尔一个很大的穆斯林清真寺(Badshahi Mosque)的设计建造者。还记得奥朗则布吗?朋友,他就是莫卧尔王朝建造了泰姬陵的皇帝沙杰汉的第三子,泰姬陵建成没多久,他就篡了位,自己在德里作皇帝,在阿格拉堡把父亲囚禁至死。不过,朋友,看过了泰姬陵,那个莫卧尔建筑的巅峰之作,实在是“五岳归来不看山”,我们并没有在平卓雷花园停留多久。

 

(平卓雷花园的入口,也是最高一级。)

 

登上车再出发,我们终于到达了昌迪加尔城。朋友,现在让我再来告诉你,昌迪加尔城本身的一些特色吧。

当印度联邦政府决定平地建设一座新城时,政府同时认为,本国缺乏称职的建筑师。1950年,政府首先邀请了美国建筑师阿尔伯特·梅耶担纲设计规划新城的工作,但当年8月31日,梅耶的主要副手马修·诺维斯基遇空难逝世,使梅耶自觉没有能力再继续工作而请辞。接手任务的,是瑞士裔法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柯布西耶提出了“集生活、工作和健康”为一体的总体规划目标,并以“人体”为象征进行了城市布局结构的规划,昌迪加尔因此就象一个躺倒的巨人,“大脑”、“神经中枢”、“心脏”、“左手”、“右手”、“血管神经系统”、“骨架”等等一应俱全。全城按阿拉伯数字分区,

道路交通按照不同功能分为不同等级,横向干道和纵向干道直角正交,还有一个掩映在绿地系统中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交通系统。据印度《商业标准》2005年6月17日报道,据统计,昌迪加尔拥有155,000多辆四轮机动车和395,000多辆摩托车,平均每1.7人就拥有一辆机动车,是印度拥有机动车数量最多的城市。

 

(岩石花园一角)

 

我们这些旅游者,基本都在德里工作,对德里的交通状况和卫生状况实在是不敢恭维。我这个新驾驶员,更是对德里道路上数不清的交通环岛头疼不已,我怕那些横冲直撞的大公共,挤不过那些到处乱钻的小蹦蹦,对风驰电掣的摩托车更是提心吊胆。环岛太多了,再加上没有明显的路标,我还常常迷失方向。但是在昌迪加尔,这个问题并不存在,宽阔整洁的马路,规范有序的车流,给人的感觉非常舒适,开车的德里司机很容易地就找到了商业区、行政区、旅游区。

 

(岩石花园一角)

 

除了很好的规划,昌迪加尔有一个地方,值得一去。这个地方,正名叫“岩石花园”(Rock Garden ),但人们都叫它“垃圾公园”。这里面又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建城时,有一个道路工程监理、也是政府公务员,叫列克·昌德(Rek Chand)的,突发奇想,要用工业垃圾铸造雕像。从1958年到1965年,退休的昌德没什么要紧事做,就每天在城市里逡巡着,用自行车把拣到的破烂驮到什瓦利克山脚下的一个棚子里,拼铸成各种形态的鸟、动物、人形以及抽象的东西,作品越来越多。到了1972年,由于城市扩建,昌德的秘密被发现。

当地政府闻讯后,不仅将其作品保护起来,而且还发给昌德工资让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1976年,岩石花园正式对外开放。这个由岩石、煤渣、废品建起来的花园,使历史短暂、没有古堡和神庙的年轻的昌迪加尔,也有了自己的值得骄傲的一景。

我们当然不能错过参观岩石花园的机会。走进公园,朋友,“自古华山一条道”,岩石、煤渣、废轮胎、废电插头等等说不出名的工业垃圾堆成的假山、小路、拱门,巧妙地为参观者设计出了路线,只要一直向前走,就可以看到花园里所有的一切,最令人叫绝的是,5000多件用碎瓷片、碎陶片等拼铸成的大大小小的雕像,组成了一个又一个浩浩荡荡的舞女、士兵和动物方阵,令人眼前一亮,大呼有趣。

 

(库鲁克舍特拉小镇,当年的战场。)

 

离开了昌迪加尔,我们并没有直接回德里。正如计划上安排的,我们又拐进了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叫库鲁克舍特拉(Kurukshetra),据说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摩诃婆罗多》里所叙说的发生大战的“俱卢之野”所在地。

 

(库鲁克舍特拉小镇,河边沐浴的人们。)

 

朋友,我没有读过这部据说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我甚至不知道有没有中译本,我只在不同的地方看过不同的介绍。这部史诗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到公元400年之间,共18篇,由近10万诗节组成。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婆罗多王室的两支后裔般度族兄弟与俱卢族兄弟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含有大量的宗教、哲学、政治和伦理内容。

 

(库鲁克舍特拉小镇,一个要饭的小男孩儿。)

 

库鲁克舍特拉据说就是这场大战的发生地,两族人大战18天,50万人丧生。那里原本没有河流,但大战之后,战场上突现了三个泉眼,从此水流成河,再旱的天也没有干涸过。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印度教的一个圣地。我们在那里慢慢地看着,因为实在是不太懂印度教的规矩,担心无意间冒犯了神灵,不敢多拍照,问当地人一些事情,也因为语言不通而作罢,这里的人大多讲印地语。河里有人在洗澡,那是很神圣的仪式吧。河岸边的小路上,朝圣的人,作小买卖的人,普通行路的人,各不相扰,各自关注着自己的事情。公路两边,小商铺鳞次栉比,生意人高谈阔论。

是啊,史诗是不能忘记的,生活是要继续的。德里,我们是要回去的,天色已晚了。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