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长城战功赫赫 虎伏之地壮士慨歌
2005-06-28 00:00

中新社保定六月二十二日电 题:地下长城战功赫赫 虎伏之地壮士慨歌

中新社记者 张朔

六十八年前,日寇铁蹄踏破卢沟晓月,大举南侵。一马平川的冀中平原无险可守,无坚可据,一时间烽烟四起,生灵涂炭。

为了有效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冀中军民用双手筑起总长一万两千五百公里、比万里长城还要绵长的一座“地下长城”,和残暴的日寇展开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

一首在中国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如此描述这一军事史上的奇迹——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打得侵略者魂飞胆也颤!打得侵略者人仰马也翻!

地处古城保定西南三十公里冀中平原之上的清苑县冉庄村,始建于隋唐,在宋代因有驻军于左近,一度繁荣,有唐村宋镇之称。正是这个已有千年历史的村落,以地道为依托顽强抗击日寇,在这场保家卫国之战中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取得辉煌战绩,成为地道战之缩影与典范。

当记者近日来到这个著名的战争遗址时,看到这里依然完好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旧日风貌。三十万平方米的旧址保护区还保留着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保存着珍贵战争文物与图片的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里参观者很多。一队队身着校服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认真观察着巧妙隐藏的地道口和战斗工事。

当地工作人员介绍,一九八七年,曾驻扎在附近一带的侵华日军老兵浅尾公平携其孙浅尾和彦来到中国后,特地到冉庄来看了看当年使他和其他日军士兵避之唯恐不及的地道,向中国人民深深地忏悔。此后,先后又有一些日本老兵到冉庄来参观、谢罪。

“今天人还不算最多,”清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卢建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冉庄地道战遗址平均每天要接待一千多名参观者。现在是工作日,周末和假期时人数会更多一些。”

记者发现,村内的一切都冠以“抗战”之名:抗战餐厅,抗战纪念拍照留影,抗战工艺品,一种味道不错的当地小吃也被命名为“抗战饼”。说起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卖饼的妇女看上去很自豪:“我做的这种饼当年抗日时就有啊!”

保定市政府新闻办王元敏处长说,为了使村落旧址得以完整保存,村里人基本上都迁到村外的新村居住了,对那段艰苦卓绝而又战功赫赫的历史,村民们引以为傲。

同样令村民们骄傲的,还有冉庄村外墓地中深埋的三十多位抗日英烈的忠骨。其中,张森林烈士正是冉庄地道战的一位主要创始人。

自幼机智果敢、饱读诗书的张森林,面对敌人的频频来犯,率先在自己家中挖了隐蔽洞并指示冉庄村干部带领游击队骨干及群众,先后挖了许多用以藏身藏物的秘密洞穴,为后来的地道网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不幸被敌人逮捕后,张森林不惧酷刑,怒斥诱降,宁死不屈。就义前,他挥笔写下《就义辞》——“鳞伤遍体做囚徒,山河未复志未酬。敌酋逼书归降字,誓将碧血染春秋。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