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
2010-12-04 19:49

  历史悠久是印度艺术的显著特点。印度人自古酷爱艺术,据历史学家考证,印度艺术有5000余年历史。在绘画艺术方面,公元5世纪印度就有了绘画艺术专著《画经》。

  宗教色彩浓厚是印度艺术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印度艺术最初是用以反映宗教思想的,后来的演变和发展也是始终受到了印度各种宗教的深刻影响。在谈到印度文化艺术时,学者们常常以宗教来加以分类,例如,佛教文化艺术、印度教文化艺术、耆那教文化艺术、伊斯兰教文化艺术等等。佛教文化艺术和印度教文化艺术是印度文化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们受宗教影响最深。例如,佛教的教义注重沉思内省,佛教艺术便强调宁静、平静,以静穆、和谐为最高境界;印度教崇尚生命活力,印度教艺术便追求动态、变化,印度教的雕刻在这一方面表现尤其突出。

  门类繁多是印度艺术的有一个特点。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造就了门类繁多的艺术。

  印度艺术除上述特点外,也有装饰性、情感性和象征性等艺术特性。装饰性是印度艺术外在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印度艺术中,建筑的装饰雕刻,雕塑和绘画中的装饰图案与珠宝饰物等都体现浓厚的装饰性。情感性是印度艺术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相统一的集中体现。印度绘画等艺术都非常注重情感的表现。象征性是印度艺术内在本质的深层表现。早期佛教雕刻采用象征手法暗示佛陀的存在。印度教神庙通常象征着宇宙之山,神庙的圣所象征着子宫,意味着宇宙的胚胎。印度教诸神雕像也都是宇宙精神不同侧面的化身。卡久拉霍神庙的性爱雕塑也具有宇宙两性合一的象征意味。至于印度雕刻、绘画中的象征性动态,更是不胜枚举。印度艺术往往以最世俗最具体的形式来象征最宗教最抽象的观念,无论绘画还是雕塑大都如此。

  一、绘画

  印度绘画艺术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一)古代绘画

  印度绘画和其他印度艺术形式一样,与印度人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许多绘画作品反映的都是宗教神灵、祭典活动等。反映世俗社会生活的也很多,皇室的休闲、狩猎、音乐、舞蹈,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婚礼、生活百态等日常生活。

  在印度,古绘画的最早文献主要来自宫廷,但民间的绘画也具有悠久的历史,父传子、师传徒、无师自通,这类乡村绘画,为了奉献神灵,为了生计,从未间断。实际上,宫廷的画师也是从这些乡村绘画中涌现出来的。

  印度的古绘画中,人物画作居多,这些人物画包括神灵不同的面相、神和人的故事、神话史诗《罗摩衍那》,吉祥动物孔雀等内容。

  印度人物画的表达和欧洲绘画风格完全不同,但和中国的工笔画相似,逼真、精致、唯美、对称等。印度绘画的共同特点是,庄严细腻、平和中透出一股神秘气息,而且鲜艳夺目,充满乐观和热烈,但缺乏西方画的浪漫热情。

  印度古代绘画保存下来的不多,其中以阿旃陀石窟壁画最有代表性。阿旃陀石窟的壁画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前2世纪中叶-1世纪)壁画以第9、10号窟为代表,后期(5一7世纪)壁画以1、2、16、17号窟为代表。前期壁画基本上属于古风风格,人物造型和服饰类似巴特那(Patna)、桑吉(Sanchi)等地的古风式雕像。代表作有第10号窟的《六牙象本生》、《商莫本生》、《国王及其随从礼拜菩提树》和第9窟的《信徒礼拜佛塔》等。后期壁画风格处于从古典主义的高贵单纯向巴洛克的豪华绚烂过度时期。佛陀的形象以凡人或异常高大的超人出现,同时王者、隐士、僧侣、商人、士兵、乐师、舞女等人物纷纷登场,天神、天女、精灵、妖魔之类穿插其间,大象、猴子、牛、鹿、势羊、孔雀等动物在热带森林中倘佯,半人半鸟的紧那罗、牛头鱼尾的怪兽点缀着茂树繁花,天国与人间、幻想与现实、宗教与世俗水乳交融。后期壁画符合印度传统美学的“昧画”标准,“艳情味”和“悲悯昧”是其主导的审美基调。其代表作有第16窟的《难陀归依»,第17窟的《须大拿本生》、《因陀罗与天女们》、《佛陀还家》,第1窟的《特莲花菩萨》、《降魔图》,第2窟的《女信徒献祭》、《金鹅本生》等。阿旃陀壁画在人物肌肤或花卉着色时,轮廓边缘部位着色较深,向内晕染较淡,使形象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这种凸凹晕染法是阿旃陀壁画的特技之一。这一技法对中国和斯里兰卡古代绘画曾产生过影响。

  (二)中世纪绘画

  中世纪,印度盛行细密画。主要分为两支:

  1、莫卧儿细密画

  莫卧儿细密画是莫卧儿王朝皇家赞助的宫廷艺术。体裁从书籍抄本插图发展到肖像画、历史画、花鸟画、寓意画、风俗画等。题材则以莫卧儿王朝历史和宫廷生活为主。莫卧儿细密画吸收了波斯细密画、印度传统绘画和西方写实绘画的技法,形成了一种既富于装饰性又注重写实性的独特的莫卧儿画风。阿克巴皇帝时代的细密画以崇尚活力为典型特征,构图往往采用倾斜线、对角线或弯曲线、旋涡式构图强化动态,色彩往往如珐琅镶嵌,明艳夺目。代表作有《哈姆扎传奇》抄本插图(1555-1579)、《阿克巴本纪》抄本插图(1570-1590)等。17世纪中前期,莫卧儿细密画进一步融合波斯和印度传统风格,更多地吸收了西方的写实技法,并发展了肖像画、花鸟动物画和寓意画等新的体裁,开创了莫卧儿王朝细密画的鼎盛时期。代表作有《喜马拉雅捻角山羊》(1607)、《梧桐松树鼠»(1615)、《沙·贾汗王子» (1617)、《巴尔维兹与女人们》(1620)、《贾汉吉尔向诸王引荐苏派长者》(1625)等。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8世纪初年,是莫卧儿细密画的衰落期。此后又再度复兴。18世纪中叶以后,地方画派逐渐形成。

  2、拉吉普特细密画

  拉吉普特细密画是指16-19世纪盛行于印度拉贾斯坦邦和旁遮普等地拉吉普特人各土邦的细密画。它可能起源于西印度耆那教经典抄本插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莫卧儿细密画的影响。它基本上属于民间艺术,采用印度壁画式的生动流畅线条,色彩单纯明快,强调象征主义。其最流行的题材是黑天大神的传说,表现少年黑天与牧女们的风流艳情。它还有一个独特的题材是将音乐书籍《拉格马拉》作图解,把各种音乐调式人格化为视觉形象,通过视觉形象唤起对乐曲旋律的联想。拉吉普特细密画又按地域和风格差异分为两大流派:拉贾斯坦派(平原派)和帕哈里派(山区派)。两大派内又分出许多较小的流派。如拉贾斯坦派又分有梅瓦尔·邦迪、科塔、斋浦尔等7个派别;帕哈里派又分有巴索利、曼古特、金巴、康格拉等9个派别。其中,康格拉派的代表作有《牧童歌》组画(1781)、《秋千》(1810)等比较著名。

  (三)现代绘画

  19世纪后半叶,英国人在马德拉斯、孟买、加尔各答等地开设艺术学校,输入欧洲传统的学院派写实主义油画,被称为印欧学院派。拉维·瓦尔马(1848一1906)是最负盛名的印欧学院画家。

  20世纪初叶,诗人泰戈尔的侄子阿巴宁德拉那特·泰戈尔(1871-1951)发起孟加拉文艺复兴运动,被称为孟加拉派。孟加拉派倡导恢复印度古代的民族艺术传统,吸收远东绘画技法,创新了纤细淡雅薄涂画风。南达拉尔·鲍斯(1882-1966)是该派最著名的代表画家。

  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现代艺术潮流影响下,印度现实主义的先驱进行了多方面大胆的实验。诗人泰戈尔(1861-1941)即兴创作“无意识的自动绘画”,自称是“用线条画出的韵律”。他的另一个侄子伽伽南德拉那特·泰戈尔(1867-1938)在印度第一次尝试立体派和半抽象绘画。女画家阿姆丽塔·谢吉尔(1913一1941)以法国后印象派的手法塑造了印度农民的悲剧形象。贾米尼·罗伊(1887-1972)从孟加拉民间绘画中提炼出高度简化的现代装饰韵味。

  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绘画加速走向现代的步伐。20世纪50年代,表现主义成为印度绘画的主流,代表画家有F·N·功、苏扎(1924-2002)、M·F·胡赛因( 1915-2011)、拉姆·库马尔(1924年生)、萨蒂什·古杰拉尔(1925年生)、阿克巳·帕达事西(1929年生)以及泰布·梅塔(1925-2010)等人。60至70年代以来,创造民族化的现代艺术的呼声日高,超现实主义的印度变体自然神秘主义和人类神秘主义在印度画坛崛起,代表画家有J ·斯瓦米纳坦(1928年生)、古兰·谢赫(1937年生)、布班·卡卡尔等人。60年代末至80年代,新但多罗(密咒)艺术成为印度本土最成熟的现代艺术流派,符号表现形式以抽象或半抽象的象征符号的几何构成或有机构成为主,产生了极为独特的审美效果。代表画家有K·C·S·帕尼格尔( 1911-1977)、比兰·戴(1926年生)、J·R·桑托什(1929年生)、普拉夫拉·莫汉蒂(1936年生)、K·V·哈里达森(1938年生)等人。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印度经济的腾飞,印度绘画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度也不断提升。2008年6月11日,印度现代油画领军人物F·N·苏扎(2002年去世)的一幅作品在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出了250万美元的高价,自那以后,印度现代画家作品多次刷新拍卖价记录,迄今(2011年)他们的作品拍售最高价为382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海外有3000多万侨民,大多分布在北美和英国,财力雄厚,印度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被他们收藏,以此回馈祖国。

  二、雕塑

  印度最早期的雕塑艺术品当属印度河文明遗址出土的陶制工艺品、石灰石雕像、青铜舞女雕像以及各种图案的印章。到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石柱的狮子柱头雕刻则是印度古代雕塑艺术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阿育王石柱狮子柱头1904年出土于北方邦瓦拉纳西的佛教圣地萨尔纳特(相传是佛陀初转法轮的地方),现收藏在萨尔纳特博物馆。柱头以浅褐色砂石磨光雕成,创作时间约在公元3世纪中叶。柱头顶蹲踞四头雄狮,背部相倚,颈脊相连,面向四方,前肢近挺立在鼓状圆形顶板上,显得异常威武有力。圆形顶板的浮雕带上刻着较小的狮子、大象、瘤牛和奔马,四个动物又分别被法轮隔开。顶板下有钟形倒插垂莲花柱饰。1950年,该柱头被定为印度国徽图案。

  (一)古代佛教雕塑

  从阿育王时期,即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元年前后,印度佛教雕塑艺术以巴尔胡特大塔和桑吉大塔的浮雕最为著名。巴尔胡特大塔在印度中央邦萨德纳县南约15公里处,大塔遗址残存的塔门和部分围栏于1875 年被移至加尔各答博物馆陈列至今。围栏上的浮雕内容是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前者34幅,后者16幅。 其构图突破时间限制,像是一副连环画,其风格属于印度古风式风格。

  桑吉大塔,从雕刻艺术角度来讲,是印度古代雕刻登峰造极作品。据说,大塔的塔门浮雕出自象牙雕刻工匠之手,所以四座塔门就像是放大了的四座牙雕,无论人物、动物、植物、用品,还是一些装饰图案,无不生动细致,栩栩如生。浮雕的内容仍然是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大塔东门有一药叉女雕像,身体曲线呈S形,十分优美,首创了表现印度标准女性人体美的“三屈式”,为后世印度雕刻所沿用。

  (二)健陀罗雕塑

  健陀罗雕像的故地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部地。公元前326前,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入侵该地区,并带来了希腊文化。公元1世纪中叶,贵霜王朝在这里建都。贵霜王信仰佛教,于是出现大量佛教艺术品。其中以佛像最为突出。健陀罗佛像雕刻受希腊雕刻艺术影响十分明显,它以高度写实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佛陀的雕像,就很像是希腊太阳神的雕像。健陀罗雕刻东传至中国,影响了中国的佛教艺术,又进而东传至朝鲜、日本等地。

  (三)马图拉和阿马拉瓦蒂雕塑

  马图拉(Mathura)在德里以东140公里处,位于亚穆纳河西岸。贵霜王朝曾把这里作为第二都城。马图拉雕刻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一种印度式的佛像,造型雄健粗犷,雄浑有力。这里出士的药叉女雕像富于肉感,姿容妖冶,发展了桑吉雕刻的“三屈式”。

  阿马拉瓦蒂(Amaravati)位于安德拉邦贡杜尔县城(Guntur)以北30公里处,曾是安达罗王朝的都城。阿马拉瓦蒂雕刻自成一派,与健陀罗雕刻和马图拉雕刻鼎立而三。阿马拉瓦蒂雕刻以阿马拉瓦蒂大塔的覆体、台基和围栏上的装饰浮雕为代表,它融会了印度南北艺术的不同风格。浮雕人物身材忻长而丰满,肌肉富于弹性。佛像与马图拉的特点很接近。阿马拉瓦蒂雕刻艺术直接影响了斯里兰卡的佛像雕刻。

  (四)笈多雕塑

  笈多时代是印度古典主义艺术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在继承贵霜时代的健陀罗雕刻和马图拉雕刻传统艺术的基础上,遵循印度民族的古典主义审美理想,创造了纯印度风格的笈多式佛像——马图拉式佛像和萨尔纳特式佛像。笈多式佛在肉体塑造中达到高贵单纯,灌注了沉思冥想的宁静精神,精神美成为肉体美的内在灵魂,肉体美成为精神美的外在表现。笈多雕刻代表着印度古典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代表作有《马图拉佛陀立像》(约5世纪)、《鹿野苑说法的佛陀»(约5世纪)等。

  (五)古代印度教雕塑

  笈多时代印度教艺术开始勃兴。印度教雕刻在追求古典主义的平衡、和谐和完美的同时,特别强调造型的力、动态和生命感,逐渐显示出了从古典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度的迹象。这一时期的印度教雕刻以印度教大神毗湿奴、湿婆等诸神的神像为主。其代表作有《毗湿奴立像》(约5世纪)、《毗湿奴的野猪化身》(约401)、《毗湿奴卧像》(约425)、《恒河女神》与《亚穆纳河女神》(约5世纪)等。

  在南印度帕拉瓦王朝时代,摩诃巴里补罗的巨型岩壁浮雕《恒河下凡》 (约7世纪)表现了恒河从天而降流入人间的壮观场面,被认为是帕拉瓦雕刻的最高杰作。

  印度东部奥兰加巴德城郊的埃罗拉石窟雕刻保持笈多雕刻的典雅,融合了德干遮卢迦雕刻的刚劲与帕拉瓦雕刻的幽雅,以动态强烈、变化多样、富于戏剧性为特征,创造了印度巴洛克艺术的杰作。代表作有《罗婆那摇撼凯拉萨山》(约8世纪)、《恒河女神》(约7世纪)、《毗湿奴的人狮化身》 (约8世纪)等。

  卡久拉霍神庙的装饰雕刻亦属成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风格,高度强调扭曲夸张的动态,变形优美,性感强烈。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黄色砂石雕刻《情书》,表现的是一个体态丰满的少妇在树荫下写情书。但其大量的雕刻作品则是表现各种姿势的男女交合的图案,这也正是卡久拉霍神庙著名于世的原因所在。整个作品系受印度密教影响的产物。

  (六)现代雕塑

  1900至1940年间,印度雕塑界流行维多利亚学院派的写实注意风格,亦称“印欧风格”。H·R·乔杜里(?一-1962)创作的铜像《圣雄甘地》(1936)是印欧学院派雕塑的代表作之一。D·P·罗伊·乔杜里(1899--1975)创作的青铜和水泥雕塑《劳动之功》(1954)也以学院派写实风格再现了印度劳动人民艰苦斗争的悲壮场面。

  拉姆·金格尔(1910一1980)是印度现代主义雕塑的先驱。他在泰戈尔国际大学用水泥浇铸了表现主义的雕塑《桑塔尔人家庭》(1938)等,并在印度首次尝试抽象雕塑《灯台》(1939--1941)。

  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雕塑紧紧追随国际现代艺术潮流。其著名人物有:桑科·乔杜里(1916年生),偏爱以曲线为主的抽象构成;普罗蒂什·达斯·古普塔(1912年生),其雕塑具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倾向。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