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印度,搭建中印教育友好之桥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访印纪事
2006-04-21 00:00
青年时讯     2006-04-20 14:26:18
 张翔/文
    值中印友好年之际,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师生团作为第一个访印的学生文化交流团,在以刘彦弟校长为团长的带领下,于2006 年1 月1 7 日至27日访问印度。一下飞机,鲜花就包围了代表团,印度学生们热情的献上花环,亲手将准备好的手链戴在代表团师生手上。师生们的印度之旅开始了……

    受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的委托,应印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秘书长巴特纳特先生的邀请,由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36名师生组成访印代表团访问印度。临行前,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兼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主席陶西平先生对师生们提出了“安全、友好、活跃”的嘱托。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代表团在印友好交流期间,印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秘书长巴特纳特先生始终陪同师生。代表团在新德里访问了四所学校,有幸参加了印度共和国日盛大的庆典预演活动,并且参观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和甘地墓、红堡、胡马雍陵、古特伯高塔、贾马清真寺、阿格拉堡、莲花庙等许多名胜古迹,师生们所到之处都受到极其友好、热情的接待。

    受到市长接见,以贵宾礼遇参观国庆日预演

    令师生难忘的是受到了印度新德里市长亲切、友好的接见,印度多家报纸及德里电视台刊登或播出了有关德里市长在她办公室多年来第一次亲切接见来自中国北京的师生访印代表团的新闻。师生们还荣幸参加了印度共和国日盛大庆典预演,并被安排在观礼最佳的VIP座位观赏了精彩的庆典节目。

    新德里市长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她亲切地询问孩子们:“这两天过得怎么样?都去哪里玩了?在印度还习惯吗?”等等问题。几句嘘寒问暖让师生们心中感受到了阵阵暖流,当实验学校刘校长赠给她礼物——文房四宝时,她还开玩笑说:“我怕我的孙子偷走它们玩,因为它们太漂亮了!”

    随后,市长破例亲自带师生们去市政大楼的茶厅里去喝下午茶,一起品尝了美味的点心和奶茶。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所有的人都体会到了这位市长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

    参观我驻印使馆

    在印度,代表团受到了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先生的热情接见。中国驻印度使馆是使馆中最大的使馆,占地面积200多亩。在异国参观本国使馆是比较少见的,而整个团受到大使的接见就更为罕见了。孙玉玺大使在会客厅给代表团师生们上了一堂丰富的中印交流史课。他讲到:“中印友好交流源远流长,最著名的赴印使节就是玄奘,他用了19年时间从中国不远万里到达印度,学习钻研佛经,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原形就是来源于印度的一位猴神。玄奘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大使,他不仅带回了原汁原味的佛经和因明学,并且将《老子》等中国经典翻译为梵文传于印度。他还促成了大唐与印度的正式建交。至今,他在印度还拥有非常高的威望。”

    据大使介绍,中印的友好交流从古至今一直没有间断过。他提到,近代的徐悲鸿与印度著名作家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泰戈尔之间的深厚友谊。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周恩来总理曾四度访印,共同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更令人难忘的是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毛泽东与尼赫鲁话别时,尼赫鲁吟诵了屈原的二行诗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那时“中印是兄弟”的口号就响彻两国大地。

    孙大使还特别提到,2006年在中印关系史上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是“中印友好年”。在中印交往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这还是头一次。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印两国青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师生团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访印的学生文化交流团,他非常希望这种有意义的活动还能继续下去。有位同学激动地说:“我从来没有到过中国驻外大使馆,更没有见过中国大使,我们真是太幸运了!”

    七彩的印度之旅

    月亮是美丽而宁静的,在梵文中印度就是月亮的意思。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有着灿烂的印度古文明,至今还遗留下许多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师生们亲身体会到了这个如月亮一般美丽国度的风采,体会到了她神秘面纱的独有魅力。

    泰姬陵

    泰姬陵是莫卧儿帝国沙杰汗王的爱妃泰姬陵马哈的陵墓,建于公元1631年。这座陵墓举世无双、规模宏大、是印度最美丽的建筑之一。泰姬陵占地17万平方米,东西长576米,南北约宽300米,周围使用红砂石砌起的围墙。从大门到陵墓有一条用红石铺成的长约100米的笔直通道,在通道的尽头就是泰姬陵。陵墓全部采用来自于的洁白大理石建成,主体高达74米,建筑在一片约7米高的正方形大理石台基上。四角各有一座高42米的三层尖塔,如果上到塔顶的小楼便可以俯瞰阿格拉的全城。寝宫的内部呈八角形,内分五间墓室,墓室的壁上装饰有五彩缤纷的宝石镶嵌而成的百合花、郁金香等植物图案。它的美丽一直是举世闻名的。

    学生眼里的印度

    在老师布置的“印度总结作业”中,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学生表示:这次他们的印度之行搭建了中印学生友好之桥。在随后的“作业中”,学生们也用手中的笔描绘着美丽古老的印度。

    在印度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不仅是因为他们与我们的语言、相貌不同,而是因为印度城市的那种颓败又不失活泼的明快。印度的人们喜欢花哨艳丽的感觉,他们的装扮总是十分抢眼。他们化很浓的妆,带大大的耳环,金银首饰对于每个女人包括女孩都是必不可少的,以及他们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纱丽”。

    印度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现在仍然有很多古老的痕迹,比如街道上仍然有很多穿着“纱丽”的妇女、古老的手摇式电话、很难见到的老爷车,以及在印度旅店里我们只在电影里见过却从未使用过的钥匙。

    印度夜晚没有霓虹灯,所以我们便不能看到流光溢彩的印度。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怕影响动物休息。这好象是一个很奇怪的理由。但是印度的确有很多的动物,街道四处可以找到枝繁叶茂的古树,据说那些树木都有500年的历史,其中我只认得菩提树。这些树可是动物栖息的好场所,乌鸦、鹦鹉等各种鸟都在树上栖息。而且偶尔还能看到猴子的踪影。抬头望天,能够看到很多雄鹰在天空盘旋,极其壮观。电线杆上都设置有鸟停留的地方,像是一个鸟巢的形状,经常能够看见飞鸟停留在上面。

    此次印度之行历时十天,代表团的师生们每一天都过得丰富多彩,每一天都充满着惊喜和欢乐。他们带回来的不仅仅是沉甸甸的礼物,更重要的是他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食粮,也是一次汲取营养的收获之旅。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