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追求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大同世界。今天,这一古老智慧再次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
促进物质富足的现代化 中华文明始终向往物质生活充实无忧,并高度重视藏富于民。古代中国物质文明一度高度发达。宋朝时中国经济总量位于全球领先,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是当时商业繁荣、人民幸福的生动写照。 近代以来,因清政府腐败羸弱,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积贫积弱处境,中国人民奋起直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并为摆脱贫困不懈努力。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49.7元增长到2022年的3.7万元,14亿多人迈入全面小康生活。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土特产”等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宁夏西海固地区依靠推广菌草经济使人均收入20年增长29倍,又以生态旅游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空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生动缩影。 促进精神富有的现代化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从甲骨文卜辞到民间诗词歌赋,从古朴的陶器到精致的亭台水榭,都记录着文明古国的灿烂历史,编织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 现代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为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提供支撑。位于四川的三星堆祭祀坑“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上千件稀世之珍相继现世,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青铜人头像更是成为TikTok“网红”,吸引全球各地千万网友云参观。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极大丰富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年轻人热衷自然质朴的中式生活方式,延续中国人的独特浪漫,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文化惠民工程让一座座“农家 |